日前,在營口市萬達廣場的公用女衛生間內,一名女子因圖方便,竟然抱著孩子在本應是提供給顧客洗手的洗手池給孩子把尿。這一幕讓等著洗手的一些顧客很反感,很多顧客都無奈的紛紛離開。
市民徐女士說:“我當時還以為是要帶孩子洗手呢,結果媽媽很嫻熟的抱起孩子,孩子兩只腳蹬著洗手池臺子那。讓孩子沖洗手池里尿尿。當時衛生間人不算多,不用排隊也。大家洗手的地方,給孩子把尿,太沒素質了。”
另一位市民說:“他們在家也能讓孩子在自家洗手池里尿嗎。洗手池是大家洗手的地方,結果邊上都濺上了尿,看著都不舒服。孩子尿完以后,那個女的可能也感覺到了周圍人的眼光,但是也沒說什么,她洗了手就帶著孩子離開了。”
現在這種現象不占少數,看似“小事”,實則“大事”,這是一種文明素質和道德的體現。其實更多讓人不滿的是孩子家長的行為做法和態度。孩子忍不住是天性,但是家長動一動手,將對別人的影響縮減到最小,也只是一個舉手之勞。家長是孩子 第一任啟蒙老師,切不開將此形成反作用,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帶小孩的家長出門在外,可以隨身帶一些塑料袋或者塑料瓶等應急用品,避免類似這種的行為再次發生,不要在方便自己的同時損害社會、損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