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社區的干部,和青少年朋友們,還是頂著太陽,來到了營口市西炮臺,看著這座跟城堡一樣的古代城墻...
夏日炎炎,我得勝社區的干部,和青少年朋友們,還是頂著太陽,來到了營口市西炮臺,看著這座跟城堡一樣的古代城墻,心內感覺真是洶涌澎湃。
我得勝社區特別請來了專業歷史老師徐老師給青少年朋友講述了西炮臺的故事,我們營口的西炮臺始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竣工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 。它是清政府興辦北洋水師在東北沿海建筑的重要海防要塞。為東北地區近代最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
1894年,營口西炮臺經歷了著名的甲午海戰,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清軍海防練軍營管帶喬干臣曾親率清軍利用此炮臺阻擊日本侵略者,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1895年初和1900年夏,分別遭到日本和沙俄侵略軍的破壞。
1963年營口西炮臺遺址被列為遼寧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在對營口炮臺進行清理工作中,發現了鐵炮、炮彈,洋槍子彈、鐵、石筑墻夯具,青磚、柱礎、滴水、瓦當、瓷罐、瓷碗、瓷盤、瓷匙、鑾鈴等文物近百件和原來的房址遺跡。
身為炎黃之胄,我的心中固然自豪萬分,卻更感到了那份負擔了歷史興衰、民族存亡的責任之沉重.身為炎黃之胄,我的心中固然自豪萬分,卻更感到了那份負擔了歷史興衰、民族存亡的責任之沉重.
本文筆觸細膩,細細讀來,讓人如臨其境.想見那沐雨的長城,那承載了無數苦痛,肅穆了上千年的古城墻,今天,在一個嶄新的時代,正接受全世界的瞻仰.
今天我們參觀了西炮臺.西炮臺原名營口炮臺,初名沒溝營炮臺,痤落在遼河人??诘淖蟀?、營口市渤海大街西端路北.由于它的地理位置處于營口市的西郊,營口人都稱之為西炮臺.西炮臺始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竣工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清王朝在東北修筑的重要海防工程之一.
據傳說,炮臺上的圍墻是用煮熟的黃米,摻入沙石、白灰、黃土里,經夯實而成.因此,至今殘墻仍很堅固.
看著這些雄偉的炮臺,我的文心中熱血澎湃,清軍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力抵抗了一次又一次的沖鋒……先輩們的鮮血染紅了它.
翻開五千年的歷史,我發現祖國的生命精髓長城——那道傷痕,記載了多少滄桑,又表現得如此頑強,那是一種標識,更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向往!那是祖國的脈搏吧!跳躍著永不枯竭的悸動,揮灑著無邊無際的情傷. 英雄長已矣!古往今來,一曲曲悲歌,一個個驚天動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講述一個簡單而樸素的信念,祖國在我心中.
恥辱和不幸已經成為過去,中華民族迎來了新的輝煌.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在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下,無論軍事、科技、政治、體育,我們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剛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上,體育健兒憑借自己的“十年磨劍”,使中國首度躍身體育強國之列.五星紅旗一次次高高飄揚在雅典的上空。聽了老師的講述,青少年朋友們雄渾激昂
親愛的祖國,五千年的蘊涵和積淀,六十年的揚棄和繼承,一個東方巨人到了可以說“不!”可以發言的時候.你聚集當今世界上最多最廣最大的人氣和景氣,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和平與發展是您熱切表達的心聲!你不卑不亢不躁不驚,以坦蕩豁達和深邃、閑靜,闊步在新世紀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