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享游營口”)遼寧省集佛教弘法、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圣地
———營口大石橋“彌陀寺”散記
隆靈雁
深秋時節,我慕名來到營口市大石橋市周家鎮三道嶺水庫旁臥虎山下,仰望山上一座氣勢恢宏的寺廟,令人心曠神怡。這座寺廟依山而建,格局宏大,廟宇威嚴,建筑精美,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整個寺廟顯現出一股靈動的氣息,散發著莊重與寧靜。這就是遠近聞名的營口大石橋“彌陀寺”。
步入山門,在山門的東方有一坐逶迤的山脈,仔細揣視,仿佛自然天成的彌勒大佛就靜臥在這里。據說早上東方日出,頓見彌勒大佛佛光顯現,這座奇山奇景的山脈被譽為“佛光山”,仰望之際,敬畏之情油然而升……
沿著彌陀寺拾級而上,只見寺院三面群山環抱,一面依水而立,太和氣、南北氣亨通交流,彌陀寺正坐在金龍交椅的正中央,讓不懂風水的我都不得不贊嘆有加,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風水寶地吧。
追根溯源, 這座寺院具有上千年古剎之傳說,但它卻毀于文革大動亂年代。根據大石橋縣志記載:祥云禪寺為東北地區三大叢林之一,始建于東漢永平年間,其山綠水環繞,祥云瑞靄,故名祥云禪寺。又據大石橋大碑文資料記載:元至清代修葺九次,工程浩大,古剎坐北朝南,東西兩峰分別建三座古塔,寺中樹立漢白玉石碑20余塊,碑文記載秦漢至清末歷史背景,清末發展為遼南第一大禪林。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營口大石橋地區傳統文化豐盛,佛教文化興起,民眾道德修養提升,善信民眾十分懷念千年古剎,期盼古寺早日能夠復建。
大德居士楊楠順應民心所愿,個人出資購得了這塊沉睡多年的千年祥云禪寺遺址地的亂石山林。他把購得的這座亂石山林捐贈給釋昌隆大和尚,復建古寺的歷史重任就落在釋昌隆大和尚的肩上。
2007年,釋昌隆大和尚為實現夢想,帶領一方僧眾白手起家,風餐露宿,開始了難以想象的艱辛創業。他們在古寺遺址基礎上奠基重建,并將古寺更名為“彌陀寺”。
歷經十載千辛,百折不撓,攻堅克難,彌陀寺拔地而起。寺院占地面積3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0平米,復建了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大雄寶殿、東西配殿五觀堂、念佛堂、觀音殿、古洞、三霄殿、古佛殿、臥佛殿、藏經樓等主體工程。在建筑過程中釋昌隆大和尚對主體工程的每一個細節都做到反復打磨,精益求精,令人贊嘆不已!2012年7月釋昌隆大和尚晉院為彌陀寺第一任方丈。
彌陀寺復建后十幾年來,釋昌隆大和尚堅持以:“精進、禪定、般若、持戒、忍辱、布施。”為宗旨,發四無量心、招隆佛子,續佛慧命,廣修供養,普利人天,度脫群萌。
帶領一方僧眾,廣施佛恩,扶持大學生、救助弱小、慈善捐獻,并且每逢佛教重大節日,不辭辛苦地堅持為國家的繁榮昌盛祈愿,為眾生的安寧祈福,成為遼寧省集佛教弘法、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圣地。2012年寺院成為省級甲類活動場所、遼寧省重點名寺院。
在香火繚繞的大雄寶殿我見到了精神矍鑠的昌隆方丈,他告訴我近幾年,全國各地每年來這里參加各類佛事活動的僧眾、善男信女達數萬人次,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熟悉營口大石橋地區,給當地發展帶來勃勃生機,也使彌陀寺成為營口大石橋地區一張靚麗的傳統文化名片。
帶著虔誠之心,漫步在清凈如水的彌陀寺院,頓感卸下了一身疲憊的行囊,心靈也隨之凈化,法喜涌上心頭,期待再來…………
彌陀寺方丈:釋昌隆
彌陀寺山門
大雄寶殿
念佛堂
臥佛殿
客堂
早課
水陸法會
供稿作者:隆靈雁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營口市:仲夏時節好風光
下一篇:念奴嬌.烽火墩臺——林寶富